珠穆朗瑪峰遙感圖像。圖片由空天院提供
八一冰川遙感圖像。圖片由空天院提供
圖片由空天院提供
遙感如今已經成為人們比較熟悉的科學技術,但很多人不太清楚,遙感也分為航空遙感和航天遙感。簡單地說,航空遙感是用飛機,航天遙感則是用衛(wèi)星。它們是對地觀測系統(tǒng)的兩大支柱,兩者不可替代、相互補充。其中,航空遙感具有機動靈活、觀測量豐富、觀測載荷種類多、響應時間短等優(yōu)勢,是區(qū)域高分辨率獲取數據的重要來源,也是眾多載荷走向航天的必由之路。
航空遙感,方興未艾,不可替代
航空遙感,不僅能“看”到,還能幫助科學家們“透視”——2023年3月至5月期間,作為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SAR)衛(wèi)星科學論證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等相關院所在青海省八一冰川地區(qū)組織實施聯合航空遙感科學實驗,對解決冰川厚度遙感監(jiān)測難題、突破冰儲量估算瓶頸、引領下一代冰凍圈遙感技術具有重大意義。
這一實驗即基于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空天院)所屬中國科學院航空遙感中心建設與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tǒng)開展。
航空遙感系統(tǒng),就是把多種對地觀測載荷單/同時集成在一架飛機上,通過航空飛行來實現對地觀測。與所有的遙感系統(tǒng)相似,航空遙感系統(tǒng)也包括飛行平臺、載荷(遙感器)、接收、處理和應用各子系統(tǒng)所組成。其中,航空遙感飛行平臺即航空遙感飛機,載荷則包括可搭載于航空遙感飛機上的多種類型的光學與微波載荷,以及一系列地面定標設備。此外,航空遙感系統(tǒng)還包括儲存、處理多源數據融合的綜合處理和管理系統(tǒng),可存儲、處理和分析海量航空遙感數據。
與衛(wèi)星遙感相比,航空遙感具有分辨率高、觀測量豐富、載荷配置靈活、響應時間短等獨特優(yōu)勢,是區(qū)域高分辨率多源遙感數據的最重要來源。例如,航空遙感可以根據特定任務的需求進行靈活配置和定制,可以選擇適當的載荷、平臺和飛行參數,以滿足特定區(qū)域、時間和任務的需求,這種靈活性使航空遙感在特定研究和應用領域具有較大優(yōu)勢。又如,相對于衛(wèi)星遙感,可以根據需要在特定時間段內進行多頻次觀測,這對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災害評估和農作物生長監(jiān)測等應用非常有價值。
當然,航空遙感也有自身局限性,例如單架次成本高、覆蓋范圍有限、無法實現全球連續(xù)監(jiān)測等。因此,航空遙感和衛(wèi)星遙感常需搭配使用,需要綜合考慮研究或應用的需求、可用的資源和預算以及目標區(qū)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遙感數據獲取方式。
兩代系統(tǒng),從引進到自主研發(fā)
目前,空天院擁有4架遙感飛機,均可適裝不同類型的載荷開展各類對地觀測與試驗。它們也構成了我國兩代航空遙感系統(tǒng)的建設典范。
其中,我國第一代航空遙感系統(tǒng)的飛行平臺為獎狀遙感飛機,于1986年引進,為美國塞斯納公司citation?550?II型小型公務飛機,最大升限13000米,最大航程3300千米,最高航速746千米/小時,可以保障科研人員在萬米高空、青藏高原、南海深處、沙漠腹地等環(huán)境開展科學試驗。兩架獎狀遙感飛機投入運行后,航空遙感中心組織了國內20多家科研單位聯合攻關,經過多年努力,以遙感飛機為高空平臺,集成了包括可見光、近紅外、熱紅外和微波波段等在內的多套傳感器,從而構成中國第一套也是當時最先進和規(guī)模最大的航空遙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于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