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地質地形條件,選用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介紹近期兩則與傳感器技術運用相關的國內隧道施工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巖爆監(jiān)測設備
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用微震傳感器監(jiān)測巖爆
11月2日9時50分,隨著一陣爆破聲響,拉薩至林芝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巴玉隧道順利貫通。這一隧道被列為一級高風險隧道,創(chuàng)造了在高原鐵路隧道獨頭掘進7015米的最高紀錄。據了解,巴玉隧道施工過程中最高地溫47攝氏度,同時94%位于巖爆區(qū)。
對此,中鐵十二局拉薩鐵路項目部指揮長喬志斌說,巖爆發(fā)生的強度大、頻率高,一般巖爆持續(xù)時間達2至6個小時,最長持續(xù)超過一周,甚至在巖爆發(fā)生幾個月后還會有二次巖爆,這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十分罕見。
此外,受特殊地理條件限制,該隧道無法設置輔助坑道,只能從進、出口兩頭獨頭掘進。建設者采用直眼掏槽水壓爆破技術進行“弱爆破”,每道工序增加了“應力釋放”環(huán)節(jié),將巖爆發(fā)生頻率降至最低,確保安全有序掘進。
據了解,中鐵十二局聯(lián)合中國科學院以有效應對巖爆為主題,對掌子面前方地應力、巖爆等級、巖爆的預警及預防等進行分析研究,發(fā)明了跟蹤巖爆的微震傳感器陣列動態(tài)布置技術,并首次搭建青藏高原遠距離無線通信傳輸?shù)膸r爆實時微震監(jiān)測系統(tǒng)。
拉薩至林芝鐵路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該項目地質條件復雜,橋隧比高達75%以上,目前已進入建設關鍵期,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
盾構機與豎井貫通
傳感器助全國首條污水傳輸深隧實現(xiàn)精準施工和監(jiān)測
目前,武漢在建的大東湖核心區(qū)污水傳輸系統(tǒng)工程,是我國首條污水傳輸深隧。深隧埋深30至50米,全線采用盾構機施工。針對特殊地形,建設團隊采用越江隧道施工中常見的“水下接收”形式。
首先在豎井內灌入20米深、約4000立方米的水,使地連墻內、外水壓平衡;再讓盾構機在水底掘進,完成管片拼裝,注漿封堵管片和豎井結構縫隙,防止地下水涌入;最后清理基坑內的泥水,成功接收的盾構機緩緩顯露出來。
在此過程中,為讓盾構機做到“零偏差”與豎井精準貫通,項目組建了一支15人的精測團隊,測量精度非常高,采用雙導線和陀螺儀相互復核,有效削弱光線、儀器和操作誤差,引導盾構機按照既定軌跡精準“出洞”,將出洞的誤差控制在1厘米以內。
據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看似笨重的盾構機,其實非常智能。盾構機500余項工作狀態(tài)數(shù)據能通過傳感器和網絡,實時顯示在地面監(jiān)控中心和手機監(jiān)控端,超過警戒值將自動報警。盾構下穿地鐵4號線后,地表沉降始終控制在2毫米以內。
據了解,該項目施工過程中還采用隧道人員定位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盾構機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龍門吊可視跟鉤系統(tǒng),環(huán)境監(jiān)測改善系統(tǒng)等。目前,該項目主隧工程已掘進完成15.8千米,計劃于2019年年底整個主隧實現(xiàn)全線貫通,全面轉入二襯施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