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得想起了曾在歐洲的經(jīng)歷,在歐洲留學的時候,他曾到阿爾卑斯山山區(qū)大峽谷,那里很少有外國人會去游歷。
有一次,他見到一個80多歲,滿頭白發(fā)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她見到中國人后非常高興,就問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說:我是做量子物理的,然后她進一步問: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他說:我就是做那個叫做量子信息,量子態(tài)隱形傳輸,用英文就叫做,像時空穿越里面的這么一個東西。
沒想到,老太太竟說:我讀過你在《自然》雜志發(fā)表的那篇文章。當時他非常感動,一個80歲的老太太還對科學保持著,這樣一種原始興趣的初心!
在歐洲,對于科學,一個鄉(xiāng)村老太太都會感興趣,那時的他就發(fā)現(xiàn):人類對于科學,是有一種天生好奇心的。那他覺得:如果現(xiàn)在中國人,對科學都沒有這種原始沖動了,沒有興趣了,那我們怎么可能,變成一個真正有創(chuàng)新的國家呢?
于是回國后他就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會將學生們送到世界上最好的實驗室去深造。而他的弟子們學成之后,沒有一個人留在國外,都毫不猶豫地回到他的身邊。
2009年,潘建偉在人民大會堂看《復興之路》的展覽,他心潮澎湃地給自己的學生發(fā)了一條短信:宇翱,我正在人民大會堂看《復興之路》,感觸良多!甚望你能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早日學成歸國為民族復興、科技強國盡力!
這條短信,陳宇翱一直保存到了今天,他說,我能感受到老師當時心情的激動,他是多么迫切為祖國科技建設做出貢獻!
而這些年輕量子物理學家們更知道:潘建偉組建的團隊,就是他們成長和工作最好的地方。老師所傳達的信念:“在中國做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也是他們的初心。
正是他的這份執(zhí)著和努力,他的團隊掌握了:國際上最好的冷原子技術,最好的精密測量技術,最好的多光子糾纏操縱技術。
如今,他的團隊被稱作“夢之隊”,有著中國最頂尖的物理學家團隊,2005年和2013年,他和團隊成員陳宇翱,先后獲得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2012年,潘建偉榮獲國際量子通信獎,成為此獎項的首位華人物理學家。
2016年,潘建偉團隊榮獲年度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此獎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那時,他才45歲,從而他成為中國最年輕院士之后拿到國家自然科學獎最年輕的科學家!
之后,他的科研創(chuàng)新不斷,2016年,他和團隊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成功了一半。